奶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奶瓶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向男的情职场奋斗-【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4:52:35 阅读: 来源:奶瓶厂家

不敢抬眼正视别人,人多的时候会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看到女生就脸红,为人处事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男人我们称之为“内向男子”。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向男子”出现在我们的负面新闻里,好像他们是很容易走入极端的一群不太好的份子。但是最近,突然有一群人高喊着“内向无罪”的口号,成立了一个“内向男子俱乐部”,于是乎,“内向男”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甚至很多人还把自己的网名改为“今天你加入内向男子俱乐部了吗”。为什么“内向男”们在这个时候要跳出来寻找组织?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什么样的人会想加入这个组织呢?

我见到陌生人会脸红,请不要见笑

2007年7月,原《周末画报》副总经理李孟夏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短消息:“你内向吗?你有交往恐惧症吗?诚邀各位有品位有内涵有气质的内向男公关、男媒体加入‘内向男子俱乐部’。入会条件见到生人会脸红,众人面前会害臊。”和往常一样,李孟夏把这条有意思的短信发给了手机里的其他朋友们。没想到,这次转发得到了非常热切的回应,很多人都回信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内向男,如何才能加入俱乐部。一开始,这个短信只是个玩笑,这个俱乐部本身也并不存在。但到了后来,问的人越来越多,李孟夏凭着他多年做媒体的经验,觉得这会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新闻热点。于是,他索性虚拟了身份,在网站上开了“内向男子俱乐部”的博客和论坛。李孟夏在他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叙述:“接力棒从我手里发出来,马上自动有人接了棒。”很快,“内向男子俱乐部”就大张旗鼓得流行起来。

今年28岁的张真是我们约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他在一家IT公司上班,典型的白领青年,没有女朋友,喜欢上网。因为一次偶然的情况,他看到了一则关于“内向男子俱乐部”的新闻,于是决定加入其中。算起来,他也是一个老会员了,但是在这段时间,除了偶尔和网上的同伴们聊聊天外,还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组织在哪里?他不知道。组织在干些什么?他不知道。加入组织是为了什么?他也不知道。但他还是会在每天上网的第一时间,就登录俱乐部的论坛。

李孟夏在后来很多次的采访中说明,创立的初衷是一时的灵光闪现,但是发展到了后来,它真的变成了一个“内向男”们集合的地方。虽然这只是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组织,但这一点也没有减弱它受欢迎的程度。这或许和“内向男”们本身的交流方式有关。

加入“内向男子俱乐部”的过程很简单,因为它没有任何的身份认证,完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他们的论坛上发言,然后就可以自称为会员了。其他的俱乐部,比如汽车俱乐部,牌友俱乐部,养花俱乐部……会员们常常会举办线下的活动来炒热气氛,但是“内向男子俱乐部”根本不需要见面交流,对他们来说,网络聊天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就好像,我们为了采访,在俱乐部中呼喊“内向男”们能出来聊聊,但都被他们谢绝了。只有张真勉强同意了采访,他的要求是:“我见到陌生人时会脸红,请你们不要见怪。”

张真见我们的那天背着一个巨大无比的登山包,这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有点怪异。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内向,不希望成为大众眼里的焦点,但在无形中他还是创造了很高的回头率。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他的少言寡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简短地回答几个是非问题之外,他没有挑起过任何一次话题。这样的谈话反而让我们觉得变扭,就好像是两个人打球,你始终在发球,打不上一个来回。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内向男”?思想闭塞,毫无反应,没有趣味,简明扼要……可是他重达十几斤的登山包里背着一个单反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有一本叔本华的书,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没有内涵的人。

再看“内向男”们在网上的交流,他们畅所欲言,关注很多社会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讨论电影和音乐,也思考着自己在这个外向的社会里的生存困惑和尴尬。“内向男”不说话,只是不愿意在人前说话……

传统社会的文化重视并推崇外向的特征,重视行动、速度、竞争和魄力。而且从统计的数据来说,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人的比率是三比一,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为“外向的人”所建造起来的世界中。所以,不奇怪人们都很排斥内向的性格。尤其作为男性来说。内向的女人,你可以说她很文静,很端庄;但是内向的男人通常就被称为懦弱,木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内向男”很难找到自己的出路。

内向的女生叫安静,内向的男生叫自闭

在“内向男子俱乐部”的网站上,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我那么内向,怎么交女朋友?就拿阿云来说,前不久,他的女朋友突然提出了分手,可他还搞不清楚到底是出了什么状况。他有做错什么吗?女朋友说他话太少,太闷,可他一直就是这样。而且,当初女朋友不正是因为他话少才喜欢上他的吗?怎么才几个月的时间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呢?想想4个月前,新学期刚开学,阿云在英文课上第一次见到女朋友。英文课因为是整个年级的公共课,有很多其他学院的人一起上课,所以同学之间大部分都是陌生的。阿云平时是个说话很少的人,这样的环境常常让他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所以,他总是找角落的位置一个人坐下,也不和人主动搭讪,下课了就一个人离开。可就是这付谁也不搭理的模样,让女朋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两个星期后,有一天下课女友主动拦住了他的去路,很直接地问他有没有女朋友,是不是愿意跟她交往。阿云被吓了一跳,虽然经过这两个星期,他也察觉到了女友异样的眼光,也的确对这个开朗热情的女孩有点好感,但他从来没想过要跟她交往。女友见他不出声,就当他是默认了,很主动地挽起了他的胳膊。女友告诉他,喜欢他就是因为他的沉默,让人感觉很深沉、很酷,所以也多了份神秘的吸引力。可是为什么女友现在跟他分手的理由也是因为他话太少呢?女友说他太无趣了,说什么都没反应。可是要给她什么反应呢?她说跟朋友出去逛街买了这个又买了那个。阿云除了回答——哦,知道了,还有什么可说呢?女友突然之间发火了,然后就说要分手。他想去求她原谅,但是犹豫了很久还是开不了口。他想他内向的性格是没法改变的,或许他跟女友原本就不合适。

阿云不知道,在目前主流社会价值观下,想要博得女生青睐的男生在两性关系上是没有内向的权利。内向的女生叫文静,但是内向的男生就叫自闭。 很多男生喜欢文静的女生,但是少有女生喜欢自闭的男生;第一次见面,内向的女生只要坐着傻笑就行,但内向的男生如果同样只是坐着傻笑,多半会被当作傻子。

社会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恋人或者夫妻之间的严重冲突是发生在性格内向的男性和性格外向的女性之间的。这样的结合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正好相反。性格内向的男人会感到性格外向的女人让自己觉得压力太大,受到威胁和意见不被接纳。而性格外向的女人可能会觉得内向的另一半太过软弱,顺从和没有保护力。

就好像姜涛和他的妻子,他们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姜涛是个慢性子的男人,性格脾气都非常温和,妻子在单位受了气回来和他诉苦,他就说“没关系”;妻子和邻居发生了冲突,他也说“没关系”;儿子被同学欺负,妻子气冲冲要去评理,姜涛又拉着她说“没关系。”……妻子发火了,和姜涛大吵起来,骂他是个软弱无能的男人,只想逃避所有的事情。可是姜涛不这么想,他说:“我只想放松一点,不要每天斤斤计较得过日子。”姜涛觉得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就好像生活在飓风里,总是不得安宁。

不过,“内向男”在两性关系上也并非如看到的那么挫败。网络上就有人概括了“喜欢‘内向男’的八大理由”:内向的男孩给人感觉很乖;内向的男孩感觉有内涵,有思想; 内向的男孩自尊,自爱,不随便; 内向的男孩感觉总是很专注的在思考问题; 内向的男孩不会花言巧语骗女孩; 内向男孩对待感情很认真,很专情,不花心 ;内向男孩有责任心,上进心; 内向男孩从不说爱,但却爱的比谁都深。虽然这些说法是稍微夸张了一点,但有一点还是要肯定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还是对单纯、美好、诚实、善良的品质更加推崇。“内向男”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我很安静,并不意味着我一无所知

钱钧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男”,毕业后通过一些家庭关系找到现在的单位,每天坐在办公室画图纸。当初开始上班的时候,他好像坐监牢一样难受,跟别人一句话也不讲,到哪里都独来独往。随着年龄增大,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他也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将来,做技术说到底也只是最底层的工作,年轻时干干还可以,但到了30多岁,看看身边的人一个个往上升了,他还停留在原地,这多少有点茫然。可每次有什么晋升的机会,单位讲求的是竞争上岗,像他这样默默无闻的,不愿意在人前讲话的人,总是会把机会搞砸掉。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更加容易成功。传统的答案是:外向的人。

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的性格内向的人,不会表现得像性格外向的人那样“机灵”。性格外向的人与人见面,互致问候,他们喜欢随时了解公司的内幕,喜欢在下班后和同事们一起去参加活动。他们待人热情,笑容满面,他们喜欢高谈阔论,总能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在开会的时候,他们也总是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老板提出一个观点后,他们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他们是天生的自我推销者和组织者,他们是自己最好的宣传员。

有本心理学书中讨论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在工作中的差异:“与将个性展露无遗的性格外向的人不同,性格内向的人通常较为谦逊。你所看到的只是他们个性中的一部分。他们内向个性中最丰富多彩、最值得信赖的部分并不一定会与外在世界分享。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慢慢地展现。”这话说得一点不假。

陶然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编辑,每次杂志社开会,他总是会挑一个固定的角落的位置,默默得聆听,很少开口参与同事们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但是到最后,当主编逼问到他眼前的时候,他结结巴巴的发言有时竟让人大吃一惊。他的理论就是:“我很安静,并不意味着我一无所知。”

对“内向男”来说,工作场所充满了许多可能发生的危险。应对此类危险需要各种各样的技巧,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勉为其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性格内向的人喜欢独自工作,或在家里工作,或在有较多自由的项目中工作。

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多数的内向男只要从事不跟人有过多交流的工作,比如绘画、电脑编程、设计……这些需要人静下心来、挖掘思想内涵、钻研技术的工作时,反而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内向,所以他们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客观的观察力,有深入思考的耐力。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多的应酬反而使自己更有时间学习,较少受流行观念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创造性。

张真除了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之外,还是时尚圈里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他对摄影的热爱已经超出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想想也很好理解,摄影是很主观的活动,它不需要过多得跟别人交流。有时它只是凭一种感觉。而作为摄影者,永远只是一个旁观者,记录着他所看到的一切,他不用参与其中,所以也免去了内向、羞涩的尴尬。他能把自己的思想很好得融入在他的作品里。

外向的人就像灯塔,他们总是光芒四射;而性格内向的人更像灯笼,他们总是在自己的内部发光。怎么发光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关键的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贡献。

“内向男”挣扎着融入现实社会

前不久,一部名为《电车男》的电视剧在日本大红大紫,它讲的就是一个“内向男”追求爱情的故事。男主角22岁,是个系统工程师,从没有谈过恋爱,与家人住在一起,穿着打扮很老土,反应总是慢半拍。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吃饭,睡觉,在屋子里上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漫画。某天,他在地铁里遇到了一个心仪的女孩,他觉得那个女孩貌若天仙,高贵脱俗。他很想约对方吃顿饭,但总是因为紧张,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只有回到网络上去发帖,征求大家的意见。

电影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它所折射出的现象却是不容忽视的。“电车男”成为了一种潮流,只要是和内向搭上一点边的男人,都会以他为榜样,也渴望得到像他一样的完美结局。

据统计,日本东京有一群年轻人从学校毕业之后,长达数年就蛰伏于家中不愿出门,连三餐都是送到房门口的“蟹居青年”,而且数量在数万之众。这种现象在很多大城市里都存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达,年轻人们与网络世界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也助长了“内向男”们的数量。生存在网络世界的“内向男”们,自卑、孤僻,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无法结识女孩子,更无法拍拖,越是这样,他们越沉迷于自己的虚拟世界中。然而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他们也渴望女孩子的爱情,渴望社会的认同。《电车男》的故事简单点说,就是一个男人的初恋故事,但是观众却抱以如此热烈的反响,为什么呢?其实,让观众受到感动的,并不只是那个爱情故事,而是“内向男”挣扎着融入现实社会的努力。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内向的人往往也希望融入社会,然而缺乏种种手段或无法克服自身的某些缺陷。外向的人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认同,往往更容易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内向的人往往难于获取群体的认同,而产生挫折感。“内向男子俱乐部”的成立,其实是让“内向男”们找到了一个出路,帮助他们积极得看待自己的性格,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融入现实的社会。

从来没有一种性格特征是真正的缺点。当社会价值观不像今天这样对名利过于推崇,人们对感情的表达不象今天这样肤浅和电视剧化,对诗意的理解真正源于内心澎湃而不是物质惊喜的时候,内向甚至是一种美德和优点。只是,如今,每个人都像喇叭花似的,选秀,博客……含羞草失去了自己的舞台,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沉默而日渐失去话语权,因为失去话语权而被主流价值观所压迫,于是,在今天,内向成为被很多人认为的性格缺陷。

世人交友,大多是选择性格,其次才是人品。“内向”既然成为一种不好的性格,就常常被人抛在一边。人们大多对人持不一样的标准,对外向的人话就多,对内向的人干脆不说话。所以,有人总结过一条奇怪的理论:不是内向的人不和你说话,而是你不和他说话,是你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在看他们。

人们视某些行为特殊的人为“另类”。他们寡言少语,不合群,行为费解,做事出人意料,然而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们的嘴巴不常动,可是思维的火花经常闪现,大脑始终异常活跃!他们可以一边计算一边作诗,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唱歌;他们可能每天整理好自己的被子、书桌,但却很少擦自己的皮鞋,衣服破了洞,一个月后才发现!他们的确另类。可这样内向且另类的人却创造了历史上的很多奇迹。比如那个天赋极高的,却又有点神经质的画家凡高;那个从小敏感多疑,多愁善感的意识流作家卡夫卡;那个不太爱说话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大自然造物,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绝不雷同的。我们感谢她也创造了性格各异的人。所以,给“内向男”创造宽松的环境,保持他们原有的性格,才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暗黑终结者九游版

掌上修仙最新版

七龙印bt版

凯旋门娱乐平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