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奶瓶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温州市服装产业十二五期间规划纲要-【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21 09:36:05 阅读: 来源:奶瓶厂家

“十二五”期间将是温州市服装业转型提升又一个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推进温州市由服装大市向服装强市转变,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关精神,以及中国服装协会、浙江省服装协会“十二五规划”专业指导意见,温州市服装商会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现状,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行业现状概述

至“十一五”末,温州服装产业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业五大产业集聚区域及浙江省三大服装基地之一,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2010年温州服装企业总数为2777家,其中制造行业和商贸流通行业的数量分别为1921家和856家。现有1143家企业加入温州市服装商会及各区县直属分会和行业分会。2010年全市服装产业总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6.9%;据海关统计,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8%;全年完成服装产量39100万件,同比增长37.76%。

“十一五”期间,温州服装产业年产值由2006年的36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20亿元,累计增长68.4%;出口值由9.17亿美金增长到15.77亿美元,累计增长71.9%。

二、产业集聚优势不断扩大

温州服装产业集聚优势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地扩大,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由2006年的3枚增加到2010年的16枚,增长433.3%;中国名牌由5枚增加到9枚,增长80%;国家免检产品由11个增加到17个,增长54.5%;获得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的数量由10家增加至11家,增长10%。从2004年开始,瑞安、乐清一直保持着“中国男装名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荣誉称号。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

“十一五”期间,温州服装产业全力推进发展“自主品牌”的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组织规模得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0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313家,工业总产值208.24亿元,同比增长30.6%;行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7家;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1家,全市服装上市公司数量由2家增至3家,即报喜鸟、美特斯邦威和森马,而浙江省服装上市公司总数只有7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了供应链构建、多元化拓展、跨地区、跨国投资和各种形式的资源经营和资本经营,逐渐向战略型和产业集团方向发展。

四、精品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截止到目前为止,温州服装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夏梦意杰、报喜鸟、法派、庄吉、乔顿、乔治白为代表的,规模实力强、装备先进、工艺精良、管理规范、设计时尚的精品制造企业集群。2010年10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办的“全球高端男装发展论坛”上,温州“全球高端男装制造基地”的实力和地位被得到广泛地认同。国际最先进的制造设备品牌在温州得以广泛使用,如德国杜克普、美国百浮、日本重机、日本兄弟、德国百福PFAFF、士多宝STROBEL、法国力克、意大利迈牌、意大利KD、日本鹰牌等,进一步提升了温州精品制造的能力和水平。

五、虚拟经营发展强势

以美特斯.邦威、森马、高邦、拜丽德等为代表的温州服装企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经营”的模式,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美邦和森马两家企业开始冲击百亿大关,成为温州乃至全国服装行业的一大亮点。“虚拟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全行业公认的最佳发展模式。

六、外贸形式更趋多元化

多年来温州外贸服装主要以华侨外贸为主,但是“侨贸”存在着价格低、品质要求不高的不足之处,“十一五”期间,在进一步提升“侨贸”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温州服装加大了“国际贸易”一手接单的能力,实现外贸服装发展形式由OEM向ODM转变;加强了“组团”赴海外参展的次数和规模,尤其是连续6届组团赴香港参展,成果显著,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服装行业区域性出口逆市飘红的典型。如今,包括杰尼亚、阿玛尼、酷奇等在内的多数国际一线名牌都在温州合作生产。2010年在国家商务部和温州市外经贸局的支持下,温州成功在意大利罗马和马尔凯大区设立两个“境外贸易代表处”,温州外贸服装对外接单和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七、基础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为增强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扶持中小服装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温州建成四大产业服务平台并陆续启用——“浙江省温州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中小服装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温州市服装外贸出口服务平台”。

八、总部基地初具规模

以建成的温州服装发展大厦和正在建设的瓯海CBD商务大楼为代表,温州初步建成可以容纳数百家中小企业,集研发、展示、商贸为一体的“服装总部经济大楼”,目前已开始逐步为入驻的200余家中小服装企业集中提供包括设计、检测、接单在内的“共享服务”。

九、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温州银行、宁波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先后与商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联保及一系列的特色服务。目前,已有一部分企业受益,拿到了急需的周转资金。温州中小服装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十、全员培训体系基本建成

2010年5月成立“温州服装商会专业研修学院”,共组织了37家企业4000位人次的各级员工参加培训,课程涉及营销类、人力资源类、设计类、企业管理类、生产管理类、社会责任类、企业文化类等9大类。至此,以“全年、全员、全行业”为特征的“三全培训体系”基本建成,为提升企业不同层次员工素质、提高劳动效率、留住人才、稳定产业队伍服务。

第二部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服装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国内国际环境跌宕起伏变化无常、消费者对于服装消费文化的观念日新月异需求各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的新特征,温州服装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新形势,才能应对产业发展难题,加快转型提升步伐。

一、发展机遇和市场新特征

(一)国际市场需求回暖。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各国救市政策的作用下开始逐渐抵消,世界经济从2009年末已经显现复苏迹象,国际市场得到进一步恢复。未来五年,国际市场需求有望成上升趋势,尤其是俄罗斯、东欧、非洲一批新兴市场的兴盛,为温州市服装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欧美等发达国家将会随着经济回暖以及对中国市场强烈的开拓愿望,与制造实力强大的温州服装开展深层次的“双向借道”合作。

(二)国内市场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将持续增长。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住房、社会保障等的妥善解决,衣着需求的潜力将会得到释放,国内市场对衣着类消费将持续增长。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由服装消费观念的“品牌化”所带来的消费力释放和价格攀升的中国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这是未来中国大众时尚消费领域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三)科技进步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结合的过程中,信息化针对服装行业的专业开发已经开始,信息化在温州服装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专业程度越来越深化。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势必改变传统的服装行业,加速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此外,智能化设备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电子行业对服装产业的技术支撑,将进一步促进温州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

(四)互联网销售广泛运用为产业创造新的销售通路。

以淘宝、拍拍、凡客、卓越等为代表的B2C销售模式、以及以“团宝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团购”模式已经逐渐被年轻消费者所接受。目前中国热衷于网络购物的人数已达1.42亿,相当于将1.42亿的消费者从传统线下消费群体中分流出去。从2007年至2009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17%,达到2009年的2586亿元,约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的6.5倍。“网购”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不容忽视重要“销售通道”和“时代特征”。

(五)国内市场细分和“快时尚”派生新机遇。

当前国内服装消费市场回馈的信息看,消费者,尤其是休闲装和女装的消费者购买季节周期已经从过去“春夏秋冬”四季演变成“初春、春、初夏、夏、初秋、球、初冬、冬”八季,每季服装消费“一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社会正进入“快时尚”的消费阶段。“快时尚”意味着消费者更换服装的频率加快、款式变化要求增大,给服装制造带来良好机遇,但是也迫使企业要根据市场做出快速调整,为企业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六)“跨界合作”成新趋势

“跨界合作”是当前时尚潮流圈最新流行的术语,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可口可乐携手美特斯邦威的成功跨界合作说明了,与一切可能产生契合点的关联产业,如汽车、鞋革等联手,都将会为温州服装企业品牌化发展打开一扇灵感之门,开启一个多赢的时代。

二、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一)普遍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尽管温州服装优势还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用工形势严峻、高级专业人才匮乏、销售渠道单一、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生活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节能减排压力等长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86%的温州服装企业还处在产业结构低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的阶段。

(二)产业资本投入不足

大量的产业资金被抽离投入其他行业,如地产、担保等,使得企业用于转型提升所需的品牌建设、产品研发设计等需求量较大的资金严重不足,产品品牌号召力有弱化趋势,错过一轮最佳发展时机。

(三)国内竞争加剧

广东深圳、福建石狮、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和中西部许多欠发达城市,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情况下,服装产业得以壮大崛起,给温州服装造成直接竞争压力。

(四)区域时尚文化承载能力低

服装流行趋势、消费者消费文化的正确引导和培育,对于时尚文化的要求非常高,而温州区域性文化品牌塑造和平台建设的缺失,也使得产业发展陷入被动局面。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路

(一)在综合分析产业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温州服装必须坚持“四化”的发展方针——即“生产制造精品化”、“企业壮大联合化”、“模式转型商贸化”、“素质提升全员化”。理由如下:

——生产制造精品化:唯有走“生产制造精品化”的道路,鼓励企业从“做量”向“做价值”转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管理含量和设计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售价格,努力把每件产品卖出更好的价格,才是有效抵减各种要素资源成本上涨、土地紧缺等行业发展压力最有效的办法。

——企业壮大联合化:生产制造需要专业化,而企业发展则需要规模化,“专”与“大”是一个矛盾,鼓励企业走“联合化”的道路,就是要既发挥单一企业“专与精”的优势,又能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的形式帮助企业在“服装三产领域”联合,尤其要鼓励企业在品牌、商贸、研发、渠道、市场上的联手合作做大做强,让一些企业在营销领域形成集聚优势,在人才、资源等方面得到“整合共享”。

——模式转型商贸化:只有在商业流通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品牌提升和蜕变,真正高附加值品牌均属于“商业品牌”,而温州服装品牌大多属于“制造品牌”范畴,制造品牌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而商业品牌才能让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森马和美特斯邦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商贸化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也是服装产业转型提升必经之路,巴黎、米兰、台湾、香港均是如此。

——素质提升全员化:今天行业转型提升的关键是“全员素质提升”,需要培训提高的不仅仅是老板,要扩大到“全行业、全员”的范围。如何把“打工者”升级到“产业技术工人”,让服装工人找到“在银行上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生产出精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留住人才、稳定产业队伍的关键。

(二)优先推进产业“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服装服务产业。注重行业的拓展和延伸,在行业内形成设计研发到市场开发、营销、服务的完整体系,大力引进服装设计、制版、管理、培训、营销等国内国际高级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专项服务于服装产业的金融信贷、科技研发、设计创意、营销策划平台或专业服务公司,延伸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促进温州服装产业由量变向质变转化;

(三)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四)着力打造“区域性时尚文化中心”,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让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包括博览会、服装节、设计大赛、模特大赛、品牌发布秀、购物节、品牌促销活动等在内的时尚活动形式“常态化”,形成浓厚而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时尚文化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惠及市民,真正起到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作用,使得服装时尚文化成为产业转型提升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组织行业企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在完善提升传统侨贸方式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将营销网络直接深入到海外消费群中;组织服装企业到国际新兴市场参展。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建立完善服装行业国际贸易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壁垒的预警工作;加强国外先进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收集、发布、培训和推广工作,宣传推广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

(六)顺应市场消费方式转变,以“快时尚”为切入点,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逐步改变企业决策流程,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把握电子商务快速增长趋势,建立温州服装行业网上交易平台,支持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展开“跨界合作”,与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合作,形成共赢态势;

(七)在行业之间、上下游之间形成良好的资源配套支持的合作共赢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改善产品品种和质量,努力开发新技术,寻找新能源,将生态与经济利益并举,实现低成本高产出运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以各种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有计划地向中西部或周边具备“可转移潜力”的,且产业配套基础较好的地区适度转移剩余产能;站在产业统筹发展全局的高度,在降低污染、讲究环保的基础上,努力促成印染水洗、配件配饰等辅助行业的异地搬迁和重要技改项目,实现行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

(八)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制造装备和高科技产品,在避免重复低层次投资的同时,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

二、主要发展目标:

结合温州市政府2010年初制定的《温州市服装产业转型提升行动方案》,坚持“四化”方针,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提升温州服装的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率先把温州建设成为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先进研发基地、品牌孵化区和国际贸易区。到2015年,争取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目标:行业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平均年增长12%左右;出口交货值突破39亿美元,年均增长20%左右。

——组织结构目标:培育超10亿元企业15家左右,超20亿元8家左右,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0亿元企业2家,实现规模企业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优”企业。

——产业外向度目标:以一般贸易为主,逐步调整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自主品牌和ODM出口增长迅速,争取服装出口单价提升1美元。

——产业发展水平目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为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初步确立温州服装强市的整体形象。

——产业信息化目标:大中型服装企业基本建立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信息网络系统,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信息平台。

三、具体措施和计划

(一)积极贯彻市政府《关于温州市服装产业转型提升行动方案2010-1012》文件精神,树立行业典型和标兵,争取推出3-5家新的整合重组型榜样企业。

(二)大力拓展商贸渠道,推进温州服装新型总部基地和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加快乐清奥特莱斯、三江新区“国际时尚创意经济园”的规划建设;筹建高端男装“定制一条街”或“定制中心”;以及“全球高级面料(中国)展示中心”。

(三)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加强与江苏泰兴、重庆开县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展开合作,成立“产业协作办公室”,鼓励企业以收购、兼并、合作、订单、建设开发园区的形式展开与内地同行的合作。

(四)进一步完善“温州服装研修学院”的课程设计,扩大行业员工培训范围,坚持“全年、全员、全行业”的三全培训计划;加大引进国际优秀设计师力度,整合本土研发中心、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三结合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设计研发能力的本土设计师和工艺制版师团队。

(五)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浙江省温州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服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温州市中小服装企业发展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共享”的形式,为服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贸易服务支撑。

(六)顺应市场消费方式转变,把握电子商务快速增长趋势,争取在五年之内建立2个以上温州服装行业网上综合贸易平台,支持20家以上的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七)努力创造条件举办“中国(温州)时尚消费博览会”,建设一个与世界先进时尚文化融合,集温州企业与国际品牌商贸合作、最新流行时尚联合展示发布、产业时尚论坛于一体的,可持续运营的高水平文化盛会。同时,鼓励和组织企业经常性地,面向市民展开促销、品牌文化推广等活动,把品牌文化渗透到消费者中,真正引导先进的时尚消费观念和服装审美意识,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时尚消费中心”。

(八)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服装企业通过上市路径,提高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做大做强步伐。积极推进市政府上市培育名单公布的企业的上市工作。鼓励企业到海外上市,接轨全球金融市场,加快实现国际化。

(九)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广泛开展虚拟经营,以品牌为核心,继续推进虚拟经营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市政府重点推进的虚拟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十)创建“全球高端男装领袖俱乐部”,打通全球高端制造的产业链,为温州高端男装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温州服装国际影响力,率先实现温州男装整体转型提升。

(十一)加快服装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步伐,鼓励本土院校加大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OR)的研发,并在行业逐步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支持企业建立DRP分销系统,通过使用DRP分销系统,保证市场信息的精确性和实时性,降低库存量,提高采购程序的效率和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用“提高产能效率”的方式缓解“招工难”带来的压力。

(十二)、加快在美国等地成立1-2家国际贸易联络办事处,协助企业开展境外贸易接单,试行境外交货和结算的业务,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国外贸易客商。办事处充分利用海外企业的营销网络,个人和行业配合,优势互补,以确保自身的经营活力。同时,加大力度,促成行业企业组团参加包括北京服博会、广交会、西部服装服饰博览会、意大利佛罗伦萨时装节等在内的海内外成功专业展会。

(十三)加强与各级旅游部门合作,推进在温州乐清择址筹建“中国旅游休闲服饰基地”,召开“中国旅游服饰产业发展大会”,率先提出“旅游服饰”新概念和产业标准,打造“中国服饰第五季冲击波”,同时申报“中国旅游服饰制造研发基地”称号。

(十四)推进温州市印染水洗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印染水洗配套水平和能力;努力推动改造蝉街、黄龙市场、金泰市场等。

服装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轻工产品,更是时尚产业文化产品,是都市型产业,潜力巨大。在温州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关怀下,在所有温州服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完成上述“十二五规划”部署的各项任务,把温州打造成为“全球高端男装制造中心”,并率先提升到区域性“时尚消费中心”的地位,为温州“六城联创、打造温州大都市经济圈”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阳医大医院男科收费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成都好点的

张璞医生

神经性皮炎发病时有什么表现